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可从四个层面发力融入元宇宙价值链
无论是增长空间的见顶还是各国政府对互联网反垄断步调的空前一致,都逼迫着互联网企业颠覆创新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如何从存量市场中发现增量市场成为了当前互联网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元宇宙概念正是这一突破口。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日电 原标题《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综合体》
10月28日,Facebook正式将母公司名称更改为“Meta”, 称公司将专注于转向以虚拟现实为主的新兴计算平台。Meta意为“超越”和“元”,取自“Metaverse”,也就是近日来创投圈津津乐道的元宇宙。这个概念起源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另一个身份生活在一个与物理世界分离但始终在线的平行数字世界,这个世界有着持续发展的文化内容和经济系统,同时能满足个体除了进食与睡眠外的一切生活需求。而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构想正逐渐成为现实。在全球疫情反复的大环境下,线上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人们也已经逐渐习惯于线上化的生活。元宇宙正是整合了多项新技术而产生的下一代虚实相融的互联网综合体。简单来说,它基于VR/AR,脑接口等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利用AI与数字孪生技术产出场景内容,再由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社交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同时遵循交易自主、产权明晰等经济规律。
元宇宙将破开当前互联网困局
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中国互联网流量大盘已经进入相对存量的时代。用户规模趋向稳定意味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流失, 而存量市场饱和的结果便是内卷。就当前发展来看,互联网产业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交互方式、参与感和互动性上已长期缺乏突破,平台形态陷入内卷,有效增长近乎停滞。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市场在反垄断浪潮下监管趋严,由于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发展的前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与生产要素,使得他们已趋于垄断国际互联网行业,同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非公平定价、非法使用用户数据、业务排斥等严重影响市场效率的问题,势必会让全球互联网发展逐步走向区域割裂甚至脱节。2021 年 2 月 7 日,中国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同时外国多家互联网巨头也陆续遭遇反垄断调查。无论是增长空间的见顶还是各国政府对互联网反垄断步调的空前一致,都逼迫着互联网企业颠覆创新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如何从存量市场中发现增量市场成为了当前互联网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元宇宙概念正是这一突破口,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非线性,多种技术组合的结果恰好能成为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关键。
如何实现元宇宙价值链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框架是由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 提出的构建元宇宙的七层模型, 从体验场景到底层技术分为:体验(Experience);发现(Discovery);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去中心化(Decentralizition);人机交互(Human Interface);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1.体验与发现层
体验层简单来说就是打通人们日常参与的娱乐、社交、消费等现实活动与虚拟世界的壁垒。游戏可以说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入口,最知名的例子有主机端的《堡垒之夜》(Fortnite)以及PC端的《Roblox》。这两者采用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却又兼具元宇宙的特性。《堡垒之夜》以传统的大逃杀游戏模式吸引用户,在此基础上不断添加社交、经济等元宇宙要素,逐渐成为了一个超越游戏的虚拟世界。除了与其他世界观角色的联动,还在游戏内举办过电影首映礼,甚至在去年邀请过现实歌手在其中举办虚拟演唱会,创下超过1200万观众观看互动的记录。如果说前者通过核心玩法吸引用户,添加新元素与丰富联动;Roblox则是通过开放式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和创作激励机制实现了玩家主导的去中心化世界。玩家不仅可以参与别人的游戏,还可以利用内设的简单工具自行创作,并通过特有的经济模型在现实中获利。不仅如此,元宇宙还将为用户以游戏化的思维提供更多社交、消费、教育和商务工作的内容,围绕着虚拟经济进行重塑,覆盖各种生活场景,例如VR试衣间、虚拟会议、沉浸式剧院等。
发现层主要聚焦于新用户了解体验层的途径,其中包括广告系统、应用商店类的主动发现机制以及社区类的实时发现机制。在元宇宙中,很大一部分价值体现在用户圈之间的双向互动以及共享内容的传播。一些游戏平台例如Steam可供玩家查看好友最近购买以及游玩的游戏。去年大热的Clubhouse同样提供了这个架构之下的可能性,用户所生成的关注列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会加入哪间聊天室。这种以去中心化为特征的身份生态系统可以将传播的权力转移到用户本身,内容市场将会替代应用市场成为新的发现手段。
2.人机交互与空间计算层
人机交互与空间计算层的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另一方面让玩家保持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元宇宙需要做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结合,甚至虚拟比真实更加逼真,就要依靠拓展现实、空间感知、数字孪生等沉浸式交互技术。随着微型化传感器、嵌入式AI技术以及低延时边缘计算系统的实现,预计未来的人机交互设备将承载元宇宙里越来越多的应用和体验。在人机交互方面,主要由拓展现实技术形成元宇宙的虚实界面,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MR(融合现实)。VR技术将通过全面接管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动作捕捉(Avatar)来实现元宇宙中的信息输入输出。 AR技术作用则在保留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一层虚拟信息。 而MR技术可通过向视网膜投射光场,实现虚拟与真实之间的部分保留与自由切换。此外还包括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进一步提升沉浸度的设备。
在内容生产与空间计算层面,由于元宇宙的体系过于复杂,且内容将会是以实时生成、实时体验、实时反馈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对于供给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而 AI技术能通过自我深度学习与进化,智能生成不重复的海量内容,实现元宇宙的自发有机生长从而摆脱人工脚本的限制,允许玩家自由创造。除此之外,AI还可以对元宇宙中无法以人工完成的海量内容进行审查,保证其合法性。搭配数字孪生技术,将进一步让用户或AI能够在虚拟世界内建立真实事物的动态孪生体。借由传感器,本体的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数据均可实时映射到孪生体上,从而构建细节极致丰富的拟真的环境,营造出沉浸式的在场体验。
3.去中心化与创作者经济层
想要让元宇宙真正实现与现实的互通、互动、互换、互融还需要让其拥有独立的经济系统和与现实社会能互相交融的金融属性。之所以当前的虚拟世界无法让用户产生真实感,除去稍显薄弱的交互体验,还因为虚拟世界里获得的资产无法在现实中流通或应用。元宇宙的经济系统既是基础,也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可以驱动元宇宙不断发展的引擎理想状态下的元宇宙,用户既可以使用虚拟货币在虚拟平台内消费内容,也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置换现实货币。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恰恰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让元宇宙在经济层面实现了质的蜕变。区块链技术保证了虚拟资产的流转能够去中心化地独立存在,且通过代码开源保证规则公平、透明,使得元宇宙中的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虚拟身份的认证成为可能。在创作者经济层面,由以太坊ERC-721协议衍生出的NFT将成为元宇宙中内容创作者获取经济收益的主要载体。与比特币等同质化虚拟货币相比,NFT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标记原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方法,且不可复制,不可拆分,具有天然的收藏属性,因此非常适用于为内容创作者记录和交易一些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如虚拟艺术品。除此之外,加入了智能合约的交易系统在流转过程中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即可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