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推动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清洁技术等生产性服务创新研发
2023-10-0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明确指出要促进新技术、新组织形式、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了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等重点任务。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微观主体即企业应更加注重累积性创新。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自主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其中智能制造是统领,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现;绿色制造体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自主制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要求和本质体现。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湖南顺应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促进创新型省份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主要表现为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可有效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是湖南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塑造湖南制造业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累积性创新是企业围绕核心业务或核心产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管理创新,其中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累积性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同其他省份一样,制约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程度还较低,在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还缺乏35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大量进口会严重影响制造业的自主制造程度,更加谈不上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湖南是制造业大省,目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4%,当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9.68%,湖南却只下降了5.34%,其中根本原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还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需求。
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来看,无论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还是自主制造,都需要注重累积性创新。但从目前湖南微观主体的累积性创新情况来看,工业企业中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比重只占10.2%;具有内部研发能力的工业企业比重只占21.9%;阻碍工业企业累积性创新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占27.3%,其次是创新成本过高,占22.8%;工业企业中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或相关措施的占比为62%,但应用了难以复制的复杂技术的比重只占4.0%。可以说,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累积性创新的积极性是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的根本所在。
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以充分调动我省市场微观主体强化累积性创新的积极性——
第一,完善创新活动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落实对工业企业的累积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免力度;推动企业研发活动专用仪器设备加速折旧;落实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落实对智能制造企业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活动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企业引入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进行累退性奖励。
第二,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人才政策。要适应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需要,增加高校应用型工程专业的招生力度,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进入先进制造行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应用型技术人才升迁通道。
第三,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金融政策。协调各金融机构大力调整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更多向智能制造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倾斜。政府应通过业务补偿、风险代偿、政策奖励等更好支持担保机构、银行机构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创新的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第四,完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政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有效降低创新的制度性成本,鼓励优势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自主进行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显示、区块链等热点产品及清洁技术等生产性服务创新研发,主动攀升产业价值链。
第五,出台有利于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政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采取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加大对传统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企业抱团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中心。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