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从传统基金痛点看DeFi资管平台:未来 DeFi 世界的资管长啥样?

2023-09-15

各位读者大家好,笔者自从上次写了一篇关于诺亚踩雷 34 亿债券投资基金的事儿以后,很多网友很感兴趣,并都在问我具体怎么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在未来解决踩雷的问题。其实本人并不从事专门的技术岗位,只是做了很多年金融机构的搬砖狗而已,唯一宝贵的就是这么多年的搬砖经验使我产生了很多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反思和一些改进的想法,也看到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感谢大家对上篇文章的支持,让我有继续更文的动力,也让我有机会可以和各位朋友细聊现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管理机构到底是怎样运作的、过度中心化所产生的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同时也希望可以引起各位的反思和共鸣,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由来。

区块链的技术是开放的、包容的、去中心化的,只要有那么一小群人能将反思转化为行动,那么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行动来共同推动金融体制的去中心化进程。在未来去中心化的金融体系中,普通老百姓不用再去仰望高耸入云且触不可及的银行大楼,不会再去盲目崇拜衣着光鲜但不负责任的投行精英,不再为金融机构的风控失效及黑箱操作而买单。传统金融机构看似庞大,但其实就像是已经被猎枪打倒的大象,身体庞大、体温犹存,当年扣动扳机的人,网名叫「中本聪」。

大家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传统金融机构,分为「银行」,「基金」,「券商」,「保险」,「信托」,几大类(其他的市场上奇奇怪怪的 P2P、理财公司基本不算是传统金融机构,腾讯、阿里等大厂旗下的互金公司基本是金融行业 2.0 版本,同样有很多缺陷,若大家感兴趣可以留言后续有机会再做详细讨论)。

其实上述的几大类传统金融机构,做的工作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以一定的利息或者回报作为代价,从老百姓手里吸储,然后向一些特定的资产或主体进行投资或者借贷,比如说债权、收益权、股权、股票、货币、ETF、REITS 等等。因监管要求和机构类型的区别,上述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名称和投资门槛以及投资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信托产品叫「集合信托 / 单一信托」,基金的叫「股权投资基金 / 证券投资基金」,券商的叫「资产管理计划」。但最终目标都是达到预期的投资回报,并向投资人兑付本息,所以上述的业务都可以视为现代经济社会的资金调剂业务。所以各位朋友平时不要一看金融行业的专业术语和大理石的前台就慌了神,觉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行人士又专业又高大上。然并卵,遇到债权踩雷、金融危机、大型股灾的时候金融机构也是一脸脚印,和咱们唯一的区别就是投资之后踩雷了,他们马照跑舞照跳奖金工资一毛不少,我们则举着维权的红布条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截止 2018 年底,全球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将达到 80 万亿美元以上,08 年金融危机以后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12%,中国近年资产管理市场整体规模维持在 124 万亿人民币,预计在 2020 年将达到 200 万亿水平,主要由「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 / 私募基金」为主导。这其中公募及私募基金占市场份额的达到 21.46%,最近很多踩雷的产品也都是此类产品。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基金的分类及基金的运行模式,最后一起思考一下基金模式下的资产管理到底什么弊端,运行过程中会有哪些因为过于中心化而产生的作恶行为是我们投资人无法进行风险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