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正文

简单理解以太坊Layer 2新方案Arbitrum

2024-12-11

最近Uniswap和Sushiswap都在计划使用Arbitrum的L2方案,这使得Arbitrum成为人们关注的以太坊L2方案。那么,如何简单理解Arbitrum?

Arbitrum也是rollups系列的L2方案

以太坊Layer2方案有不少,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Rollups系列。

Arbitrum也是Rollups系列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基本上是将安全放在以太坊链上,而将计算和存储放在链下执行。简单来说,参与者将其交易数据提交到以太坊链上,用户可以查看交易,不过交易的计算和存储在链外进行。Arbitrum会定期向以太坊发送包含Arbitrum上发生的完整状态哈希,这个哈希作为结果放在链上,实现不可篡改和最终性。

相对来说,Arbitrum跟Optimistic Rollups在框架思路上近似,在结果验证方面,都属于欺诈证明范畴,而ZK Rollups则属于加密有效性证明范畴。

在前提假设上,欺诈证明类Rollups假定提交链上的结果是可用的,而任何人都可以对Layer1的交易数据进行提取和执行,通过比较状态,来检查合约执行正确与否。加密证明类Rollups采用的是数学方法,通过零知识证明实现有效性,它本质上无法作假。由此,加密有效性证明属于主动证明,而欺诈证明则属于被动证明,当人们不同意结果时会出现争议,需要仲裁。

从整体上看,ZK Rollups的安全性更高,且实现最终性更快,这意味着其提取时间更快,它更适合转账等场景。而Optimistic Rollup和Arbitrum的方案都有挑战期,需要挑战期结束,才能最终确认,才能提币,这是它的不足。不过,ZK Rollups要生成加密有效性证明,其计算成本很高,很昂贵,且落地成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从长期看,ZK Rollpus有可能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但是ZK Rollups成熟和落地需要更长时间,而以太坊的扩展需求更为紧急,从这次智能链的崛起也能看出来。ZK Rollups的落地较慢,给予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机会。

因此,从中短期落地来看,欺诈证明类Rollups(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有更快的落地机会。欺诈证明本身是“乐观派”,预设所有提交者都是好人,除非被证明有罪。只要有一位验证者存在,就可以提交欺诈证明,就是安全的。因此,存在一位诚实的验证者这个假设就变很重要。只需要一位验证者即可提交在线欺诈证明,有长达一周(或以上)的欺诈证明时间窗口,这也导致最终确认时间缓慢,提款时间过长。

总的来说,欺诈证明和加密有效性证明类的Rollups各有优缺点。ZK Rollups是非交互式的,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都是交互式的。从这个意义上,Optimistic Rollups 和Arbitrum Rollups是类似的,不过它们在具体路径上也存在差别。

Arbitrum是多轮交互式的Rollups方案

从上述来看,Arbitrum和Optimistic同为欺诈证明范畴的Rollups方案,两个方案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会不会有人发送恶意的证明?因此,两者都有挑战机制。验证人可以向链上发送断言,提出争议。如果断言为假,则会失去其质押的保证金资产。

Arbitrum和Optimistic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解决分歧的方式。当有验证者向L1提交rollup区块,有人认为不正确,这个时候怎么办?

Arbitrum采用的是多轮互动协议来解决争议,将规模大的争议细分成小的争议,直到找到最关键的那一步,然后再通过以太坊合约来确定它是否正确。通过拆分争议,Arbitrum试图实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Arbitrum中的参与者可以质押保证金,断言某个状态最终会被确认。如果断言错误,用户的质押保证金会罚没。两个用户质押在不同的方块上,这意味着只能其中一个是真的。为了防止有人攻击,争议的断言者需要质押保证金资产,防止其作恶。

在刚开始的设计中,Arbitrum协议采用了一次处理一个争议断言的做法。由某个参与者提出争议断言,争议断言存在挑战期,在这个期间任何人都可以挑战该争议断言。如果没有人挑战,那么,该争议断言将被视为有效。

不过这种单线推进模式存在瓶颈。一次激活一个争议断言,效率低下,VM进程受限。同时,作恶者可以故意通过挑战争议断言来延缓VM。即便需要付出质押资金,但也可以拖延。

因此,在新的设计中,Arbitrum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争议断言,不是线性进行。作恶者减缓进程的实现难度更高。目前Arbitrum采用多个争议断言同时处理的方法,一个质押者一次一个断言,不同的质押者则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断言。

随着断言被确认为有效,其VM的状态也不断向前推进。通常来说,人们会选择诚实行为,因为这样可以确保其质押保证金不会被罚没。除非有恶意攻击理由,人们没有必要将其资产质押在错误的分支上。

为了实现无须信任的特性,在Arbitrum的设计中,任何一个诚实参与者可以推进VM正确性和进展。如果一个参与者总是在正确的分支上质押,TA会赢得所有的争议断言。如果其他人不同意,只会失去其质押保证金。只有诚实参与者一起,才能免遭惩罚。

简单理解以太坊Layer 2新方案Arbitrum

(Alice和Bob质押在不同分支上,来自Arbitrum的Ed Felten)

如果上图中的Alice断言证明为正确,那么Bob质押的保证金资产会失去,而Alice则获益。

在单轮互动的Rollups中,断言包括每个调用结果,挑战者指向断言中具有错误结果的特定调用。链上合约模拟被挑战的调用并检查是否有错。如果有错,则整个断言被取消,其断言者失去质押的保证金。如果挑战窗口期过后,没有成功的挑战,则断言被接受,并具有最终性。

而在多轮互动的Rollups中,也有挑战时间窗口期,断言者和挑战者之间存在多轮交互,链上合约作为裁判,由它来决定谁是错误。多轮交互设计的主要考虑在于,尽可能减少解决争议的链上工作。通过在挑战者和断言者之间的多轮交互最大程度减少链上的工作量。

单轮交互和多轮交互本质上是对链上成本和解决争议时间的平衡。单轮和多轮交互式Rollups都需要写入所有对合约的调用及其数据上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需要将什么作为断言一部分提交到链上。单轮交互模式要求模拟链上的完整调用,从成本上考虑的话,它会更加贵一些。而多轮交互可以通过细分,可以将争议范围缩小,且向链上写入的数据相对更少些,使得其在链上执行成本更低。不过,它也并非没有缺点,它的确定增加了轮次,增加了时间。

此外,Arbitrum多轮交互模式可能会面临延迟攻击。由于系统是无须信任的。恶意攻击者可以延缓进程,当然,他们这么做也有代价,就是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