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SS3:为Web3的社交和内容创作铺高速
在 Stepn 后,我们看到了各种 X2Earn 应用,在 BlockBeats 看来,Stepn 的火热打响了 Web3 应用崛起的第一枪。在 10 年发展路程里,我们看到了区块链随着技术革新,不断普及的过程:16-17 年以太坊崛起,区块链摆脱了「寻找下一个比特币」的叙事,各种形式的 IC0 为「加密行业」打下了基础;19-20 年 DeFi Summer 的崛起为区块链找到了「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在 DeFi、NFT、Layer 1、Layer 2 等协议层面实现突围,「Web3」的概念诞生并开始普及;22 年 Stepn 的出圈,区块链技术开始在应用层面突飞猛进,走出了互联网在 Facebook、Uber 等应用繁荣发展阶段的特征。
近期,Web3.0 信息分发项目 RSS3 的创作团队 Natural Selection Labs 动作频频,连续推出了多款新应用和产品。在本文中,BlockBeats 作者访谈了 Natural Selection Labs 和 RSS3 的创始人之一 Joshua,了解了团队开发的最新动态。
「RSS3 到底是什么?」
这是 Joshua 听到关于 RSS3 最多的一个问题。这其实并不奇怪,很多人了解到 RSS3,都是因为 Cheers.bio (前 Web3 Pass) 和 Revery 这两款应用。由于它们的形态与不少社交应用相似,因此人们便将 RSS3 和社交图谱应用,甚至是 Cheers.bio 画上了等号。当然,这些理解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偏差,那么 RSS3 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RSS3 是解析链上信息动态的基础设施,主要工作是信息分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 Web3.0 的信息流 (Feed),或者信息领域的 The Graph。那么它对于 Web3.0 信息内容产业有什么用呢?我们知道,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平台可以为信息的存储和分发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在模块化的 Web3.0 世界,信息的存储和分发则被分离开来,这就在信息分发领域就留下了一块空白。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 Mirror 上创作文章时,应用只会负责为我们存储数据,但由于缺少可用的信息流 API,用户在其他应用里分享这篇文章就只能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当然,Web3.0 的信息生产还包括交易、转账,甚至点赞和关注等,RSS3 的作用就是将这些信息解析成可读的信息流,供其他应用使用。
为了展示 RSS3 的应用场景,团队才打造出了 Cheers.bio 等应用,帮助用户一站式浏览好友的链上动态。而在 Joshua 看来,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对 RSS3 有误解的原因,「因为在 RSS3 刚出来的时候基础设施很匮乏,ENS 普及度也特别低。我们需要自己做 RNS、自己去绑定推特和 Mirror 等等,为了达到 (展示) 信息流这一件事,做了很多辅助的事情,导致很多人以为 Cheers 就是 RSS3」。
因此为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 RSS3 的定位,团队近期也将在产品结构上做出许多重要的调整。
RSS3.io
随着社交图谱、内容索引等应用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RSS3 不再需要为自己搭建应用场景,并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主要工作。所以团队的第一个大改动,就是让 RSS3 更加模块化,不再做跟 Web3.0 信息流无关的事情。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不再支持非 Web3 的应用,比如推特,用 Joshua 的话说,就是「结束软弱革命的方式」。此前 RSS3 还兼具直接索引 Web2.0 应用的功能,「但其实这件事情是有问题的,Web2 并不开放,推特随时能关 API。而且这种分发没有解决用户的数据所有权问题,你只是帮他展示了一下」。而关于数据所有权的问题,Natural Selection Labs 则专门打造了另一款产品——Crossbell。
第二就是不再处理索引、展示等和信息流无关的任务,并强化 RSS3 对动态的覆盖范围和解析颗粒度。比如说,未来 RSS3 只会向应用提供「某些地址 NFT 动态」的信息流,如果应用需要索引和展示 NFT 资产,可以使用 Alchemy 等其他基础设施。当然,团队为此也打造了一款集成各种 SDK 的基础设施产品——Unidata。
为让精简后的 RSS3 概念更加清晰,团队将 RSS3 官网改造成了可互操作的「协议级应用」,供用户检索特定地址的信息流。在这个基础上,Cheers.bio 和 Revery 则会向主网站收缩。
该应用更像用户友好型的 Etherscan,为用户提供可读的、有内容性价值和原始动机的、可被解释的信息流。具体而言,就是过滤掉与目标地址无关的「钓鱼行为」,并重组目的相同的分散行为。
比如说,下图是用 Etherscan 浏览特定地址链上行为的界面,这对于一个想要了解特定地址动态的「加密小白」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链上完成特定操作时,会产生不只一条传达性交易。「比方说你在 Uniswap 交易的时候,要先 Approve,然后再执行,这就产生了多条记录」。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解析,就会被误不熟悉的用户误以为是做了多件动机不同的事情。
下图则是经过 RSS3 解析后的链上行为,这时信息流的可读性就高了很多。「你会发现,现在的 feed 比以前解析的层次、展示的东西都多得多,很清楚地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干嘛的,他大概 (是) 什么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