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猜火车”:跳入加密兔子洞 不安分的年轻人们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可恶的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碟机,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套装、便服和行李,选择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装,选择收看无聊的游戏节目,边看边吃零食......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命……太多选择,你选择什么,我选择不选择。”
以上这段是我抄的《猜火车》开场独白,但其实我压根记不得这段“经典对白”,我只记得画面上的年轻人不停奔跑,一段超爽的蒙太奇,好似年轻就只能不停地跑,才能活下去。
暮年回首,人的一生不过取决于年轻时几个漫不经心的选择,比如,从 WEB2 跳到 WEB3 。
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中,从 WEB2 跳到 WEB3 当然是因为更高的薪资,更多的机会,毕竟在媒体语境中,“WEB2 已是末路黄花”,但后来我们发现不全然是这样。
就全球的薪酬体系而言,互联网一线大厂和国际投行依然是打工人的天花板,真实的情况是,一些人从硅谷大厂和一线 PE 跳槽去国际一线 Crypto Fund ,甚至得降薪三分之一或者一半,他们抛弃过往的高薪,只为在一个新的世界中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可能性。
从 WEB2 到 WEB3,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后悔了么,在 WEB3 有怎样的收获和感悟?
带着此般疑问,我们采访了 4 位从 WEB2 跳到 WEB3 的不安分的年轻人,一窥他们的心路历程。
Dov,从美元 PE 到 MASK
大家好,我是 Dov,之前的经历基本都在国内的一级美元基金,之前天使轮、成长期和后期的 PE(私募股权基金)我都有实习过,我在其中也跟着老板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在 Web2 的世界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最后到了真正要思考要长期从事什么行业的时候,我最终放弃了同龄人中认为闪闪发光的美元基金,放弃了前往所谓金字塔尖的机会,加入了 Web3 的浪潮,去寻找自己的热爱与信仰。
就像张小龙提到的,「Web3 可能是一个虚假的狂欢,Web2 只剩下了真实的失望」,我觉得非常贴切。
先来讲讲真实的失望。
我最后一段经历是在一家比较头部的美元 PE,这个行业的薪水很高,也很卷,非常忙碌也比较压抑,我每天大概工作 15 个小时,而且基本没有休息日。
我在成熟且专业的投资行业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非常感谢一直教我的老板。
但后面意识到这种生活状态不适合我,而且美元 PE 的层级制度非常严明,且有比较清晰的天花板;这对追求稳定高薪的朋友非常适合,但是对我这种比较折腾的人来说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大机会是老板们的,而不是新进入的年轻人的。
第二点就是,从大环境来讲,美元基金的荣耀来自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京东、拼多多、美团、抖音、快手这五个超级互联网公司成就了美元基金的荣光,投中一个就可以跻身一线基金。但这都是旧时代留下来的辉煌。
上个时代来自移动互联网的辉煌正在慢慢褪去,随着地缘政治变化和反垄断政策,当下能投的似乎只剩下硬科技和新能源,这二者本身都是制造业,和美元基金所擅长的互联网垄断相差甚远。
同时,美国资本投资中国的硬科技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事情,中国怎么会让核心技术有国外资本,美国又怎么能允许中国发展高端科技?
而新能源又基本都是人民币基金的天下。美元基金现在还有什么赛道能投?我不知道。可能2年之后这个行业就不存在了。因为个人性格和对大环境的判断,我离开了传统美元基金。
再来讲讲 Web3的狂欢。
对于我这种商科(非技术类非工程类)背景而言,比如新能源、制造业这种赛道并没有我能抓到的红利,我在这些行业也没有核心竞争力。最后看完所有的机会,似乎只剩下了 Web3,非常幸运的事,这也是我很多的信仰所在。
选择 Web3 的原因在于我身边最优秀的年轻人们,无论做硬件还是做软件的人,可能都在这一两年都在进入这个领域,而且做得非常火热。
我在决心加入web3之前大概聊了20-30个我认为非常厉害的投资人、创业者和年轻人,所有人对web3都是非常看好,且将会投身其中。因此,从人才供给来看,这个领域未来一定会有蓬勃的发展。只要整个赛道是往前发展的,你的价值就是会一直往前走。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选择都是要遵循周期和趋势的。能够英雄造时势的人寥寥无几,和乔布斯和马斯克一样改变世界的人,大家还能列出几个?我相信必然不是。所以我是一定在跟着趋势在走,去寻找有 Beta 的行业,去有鱼的地方捕鱼。
不抬头看天,不去选有红利的行业去奋斗是很傻的行为。如果闷头拼命就能赚钱的话,那世界首富应该是驴。
选完了赛道之后也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我只想再次警告,全球经济马上将迎来巨大的衰退。年轻人的机会非常少,但这不是你的原因,而是整个用人市场的原因,因此请不要焦虑,去顺着周期去做该做的事情。
在熊市要去休息、学习、沉淀,去修心,去扩大自己在圈内的影响力。要在全球经济衰退周期中找一个能过冬的地方,如果每天都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失业,你的情绪都会花费在焦虑和恐惧中,你将积累不到任何东西。只有生存下来了,在下一波的经济复苏中,你依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另维 Anodime,从传统金融到 WEB3 VC 投资总监
我也没有什么传奇经历,我小时候就是写作,7 岁去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学习,后面进了作协,从小发表文章,出书,如果你去微信读书搜我也是可以搜到我的作品的。
得益于小时候的写作功底、在国外读书的经历,以及在腾讯购买了 NBA 转播权后,我成为了初代女主播和波特兰开拓者的现场记者,2009 年又靠着微博的验证身份,收获了第一批粉丝。靠着我的写作能力和摄影能力,加上旅行留学生的生活,成为了一个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创作者。现在全网大概有 500 万粉丝这个样子。
做博主基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 To B 端,和品牌合作,另一条是 To C 端,开店,或者是培养其他博主等等。但都不适合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流量落地。之前投资过餐厅,做过服装品牌,都失败了。最后,我做了知识付费,做了自己的社群,包括现在也做了自己的 Web3 社群。
但旅游博主是一个行业积累不能随着你年龄增长进行很好地正向增长的行业,永远都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在镜头前更好看。